新华社济南9月25日电 题: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陈炜伟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总量增长至3.7万亿元、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十四五”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这是记者从9月23日至24日在山东枣庄市举行的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了解到的。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十四五”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约1100亿元,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为起点,以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主体,以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为政策着力点,兼顾资源富集地区、重点国有林区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工作框架和政策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会上说:“总体来看,资源型地区补齐民生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转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总量从2021年的3.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万亿元,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从2021年的40.5%增加到2023年的46.8%。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资源型地区统筹推进居民住房改善、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资源枯竭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采煤沉陷区和独立工矿区累计实施居民避险搬迁约20万户。社会保障欠账基本消除。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资源型地区集中力量整治因采矿而受损的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重要进展,新增治理面积250多万亩。资源枯竭城市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一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和成效令人眼前一亮。此次现场会主办地山东枣庄市因煤而兴,如今枣庄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以上;“百年煤城”河南焦作市依托当地秀美的山水资源,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年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江西景德镇市推动陶瓷文旅融合发展,建成45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不断擦亮“千年瓷都”靓丽名片……
“当前,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久久为功。”郭兰峰表示,下一步资源型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突出特色,加快推动转型发展。资源型地区要积极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科学分析自身定位,合理选择发展路径。
二是深化改革,积极塑造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新动能。要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培育多元接续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补齐短板,切实改善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以补齐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短板弱项为着力点,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优先支持地质灾害隐患区居民避险搬迁项目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未雨绸缪,引导资源富集地区提前谋划转型发展。要在保障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需求的基础上,提前谋划转型。(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