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位置: 首页  / 2018局长会议  / 活动要闻  / 许昌:推进战略促产出 优化环境谋实效
许昌:推进战略促产出 优化环境谋实效
来源: 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01-24   浏览: 10543

2017年,许昌市知识产权工作在省局的关怀指导下,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市知识产权战线工作者,主动改善创造环境,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大力优化资源配置,为全面加快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提供了持续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整体工作稳中有进、成效明显,在国家局公布的2016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名单中,许昌局作为受表彰的39个试点城市先进集体之一成功入列。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专利申请13472件,位居全省第2,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207件,同比增长16.05%,申请PCT专利34件,超出省定目标14件;专利授权量4594件,位居全省第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7件,同比增长42.26%;万人专利方面,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3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完成省定2.23件的目标,达到2.62件,较上年增长48.86%。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定位知识产权工作,全力融入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动建设“三力”许昌和助推许昌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示范城市创建这项工作的部署上来。

(一)准确把握定位,破解新命题。一是专题学习,高度研判知识产权新定位。我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于2月中旬,由市委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扩大)报告会,邀请审协河南中心主任刘志会同志以“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为主题作专题报告,主要领导虚心求学,全市干部认真聆听,为知识产权工作向全市中心重点工作的迅速靠拢赢得了主动。二是明确方向,加快确立知识产权新格局。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总量居全省第2位,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市委、政府借此基础,主动提出发挥主导产业知识产权优势,全面融入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打造许昌智造“四个一”,即建设一批高增长、高效益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形成一批产业化导向的知识产权组合与布局,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从而使产品向专利过渡,专利向标准转型,通过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向市场要效益,提高许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工作统筹,推进新战略。一是优化统筹。市政府持续推进《许昌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市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19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全市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作,初步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二是政策扶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按照上级要求,我局代拟了系列文件并通过领导研究,许昌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导航、贯标、专利奖的奖励。

(三)强化目标考核,打造新动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为了提高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从2011年起,每年都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纳入《许昌市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工作办法》当中,并且提高了发明专利和PCT专利所占的权重,增加了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的分值,有效地调动了各县(市、区)和企业申报专利的积极性,提高了专利申请质量。2017年,我们新纳入了建安区、魏都区等五个区一级考核对象,全市知识产权任务目标考核地图得到补全,考核指标更加科学、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进一步优化了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考核动力得到提升。

(四)提升机关规格,培育新力量。2014年,我局由正科级规格提升为副处级规格,编制人员由7名增加至12名,明确了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和执法科3个科室的各项工作职责。通过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的省公务员考录,市局机关从富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了4名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新人,并在随后开展的工作中大胆为用,进一步补充和提高了我局干部队伍后备力量和人员层次,也促进了新旧动能的转化,长期服务于执法一线、踏实付出的老同志也得到了提拔,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随着机构规格的提升和人员编制的增加得到解决,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促进了许昌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动作为优化创新环境,多措并举谋取工作实效。

(一)分解任务。我们认真梳理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指标,并与省局签订的目标任务相结合,将各县(市、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分门别类、定档分次后,将全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同时,在2017年初召开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我与长葛市、禹州市和襄城县科技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了交流,对大家奋力行军再出发做了集中动员,进一步明确全年的工作目标,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

(二)增加投入。为调动专利申请的积极性,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许昌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市申请、授权专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助,并经过了2009年和2016年两次修改,市财政的投入力度也逐年增加,其资助额由2013年度的50.2万元达到2016年度的130.6万元,随着专利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提高,专利申请量也由2013年的3549件达到2017年的13472件,授权量从2013年的1934件增长到2017年的4594件。我市知识产权政策规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发明创造热情,提高了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三)扶持中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许昌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对在我市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其中代理许昌市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50件的,每件当年给予1000元奖励。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努力,我们积极扶持于2016年新成立的2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组织人员深入企业面对面进行指导,帮助企业挖掘、整理、申报专利,有效地提高了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四)宣传培训。一是注重时间节点。以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节点,在魏都区启动以“创新创造改变生活,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二是注重基地建设。以鄢陵县实验小学、长葛市第一小学等4所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为宣传主阵地,通过“创新与发明”等主题,在校园营造了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同时,我市10所中小学申报了第五批河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三是注重参与活动。组织鄢陵县实验小学等中小学参与河南省首届中小学知识产权创意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3个,优秀组织奖3个,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三是注重知识产权培训。魏都区、长葛市、开发区开展了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业务技能;开办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培训班等课程,进一步巩固了大家的维权援助意识,也激发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动性。

(五)搭建平台。一是优化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环境。通过树立产业典型、强化政企联系、畅通政策渠道,2017年参与贯标认证的企业达到了11家,目前已有6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二是充分利用平台。我们利用审协河南中心社会服务工作站,分别在襄城县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葛市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设立了审查员流动工作站,通过服务对接,利用审查员人才和资源优势促进专利权人维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最后,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指引,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各项工作进程,致力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全面加快许昌知识产权创造步伐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