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开场中的一句话。而数据,在此场招待会上高频次被引用。
17日上午10时,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落实……一个多小时内,中外媒体记者争相抛出问题。三位党代表不避热点,认真回应,既宣讲政策,又以大量数据佐证,阐述中透露坚定信心。
中国经济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赵辰昕分享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长到81000元。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在回答记者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成效如何的问题时,赵辰昕答道,具体体现在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三个方面。
赵辰昕介绍,其中,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企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量约占1/4、粮食调出量约占1/3,作为我国“大粮仓”的地位更加巩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回答记者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时,丛亮表示,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丛亮指出。
丛亮介绍,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回答记者关于能源安全的问题时,任京东说,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主动要做。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
“我们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条路我们越走越宽阔,越走信心越坚定。”任京东说。
记者招待会上,代表们回答问题的自信源于一串串数据背后的好成绩。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十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应对复杂困难局面中稳步前行的一个缩影。
从当前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新挑战,稳增长政策要更好地协同发力、落地见效。从长远看,在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各项政策协同发力。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在记者招待会上,党代表们多次提到“稳”字。在面临当今世界各种不确定性的局势下,中国的“稳”,正在为全球提供着最大的确定性。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许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