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织金县委书记杨桦——
脚下多沾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曾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26万人口,是贵州省、毕节市的脱贫攻坚主战场。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63万人。
杨桦是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织金县委书记。这些年,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3月,织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我们处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唯有心中带着感情、肩上扛着责任,行动才有力量,才能无愧初心使命,带领大家一路向前。”杨桦说。
“不能光指挥别人干,要带着大家一起干”
“到织金担任县委书记,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定要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战胜贫困!”杨桦说。脱贫攻坚,干字当头,杨桦给自己定了“三个一线”的工作标准: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
刚到织金县,他就走村入户,蹲点调研摸清村民致贫原因,研究发展对策。每到一地,他都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把脉问诊。
“挑最难啃的硬骨头啃!”2017年,杨桦主动要求联系边远贫困乡镇自强苗族乡,2018年又主动包保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阿弓镇,为全县领导干部树立榜样。
“不能光指挥别人干,要带着大家一起干。”在杨桦带领下,织金县388名驻村第一书记、1566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万余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干实事。
5年来,织金县建成通村油路413条共2179公里,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299条共1232.75公里。同时,35万人喝上安全水。
宣布全县脱贫的那一刻,杨桦感慨说:“能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与织金干部群众一起拼搏,终于办成了这件大事,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最值得的一段时光!”
“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关键是得找到好产业”
织金县有什么产业?老百姓需要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杨桦上任以来,一直在思考当地产业发展问题。他认为,“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关键是得找到好产业。”
猫场镇有200多家皂角精加工家庭小作坊,是全国较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集散地。长期以来,当地的皂角精加工产业发展却处于“散乱差”状态。经过多次调研,杨桦有了发展思路:在猫场镇建设皂角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抱团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织金县,红托竹荪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虽然效益可观,但群众参与度不高。杨桦推动成立专门的平台公司,整合多方资源,攻克技术难题,帮助群众参与到竹荪产业中来。
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2018年以来,织金县引进10余家大型龙头企业,推动600余家企业、合作社与全县28万余贫困人口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种植皂角52.07万亩、竹荪食用菌10.38万亩。“织金竹荪”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织金皂角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皂角被列入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织金走出一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依托特色产业,织金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5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8.2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883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56元。
“多办实事多解难事,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
“把群众装在心中,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担任县委书记5年来,杨桦心系百姓、心系民生,带领党员干部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总是说:“多办实事多解难事,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
每到乡镇、村组调研,杨桦一定要到农户家中看个究竟。帮扶干部做了哪些事、家庭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住房安全不安全、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吃水方便不方便等。这些民生实事他都一一记在本上、放在心上。
自强乡山口村65岁的老党员王家全亲切地将杨桦唤作“雨鞋书记”。一遇到下雨天,杨桦总是穿着一双雨鞋就下村。有一次,王家全割草途中遇见杨桦,满腿是泥的他不好意思,想回家换身干净行头再跟杨桦说话。没承想,杨桦一脚踩进泥地里,指着自己脚上的鞋说:“没事,就在这里聊,我穿的也是雨鞋,方便。”
由于长期奔波劳累,杨桦右手肘肌肉出现萎缩。手术后第二天,他不顾医生、家人和同事的劝阻,吊着绷带就奔赴项目建设一线。
5年来,杨桦走遍了织金县几乎全部乡镇街道和村居……田间、村组、食堂、工地都是他的办公地点。
“脚下多沾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杨桦说,取得的成绩都属于过去,未来仍需踏踏实实干下去。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3日 06 版)
记者:黄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