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安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召开高校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推进会,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10余家创新主体代表参会,共同研讨《安阳市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指引》落地实施路径,标志着安阳市专利质量提升工程进入新阶段。

会上正式解读的《工作指引》,作为安阳市专利申请前评估规范性文件,明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专利布局决策阶段的评估标准。文件要求从技术先进性、可专利性、市场前景、战略匹配度等四大维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企业方面,聚焦专利组合布局,重点评估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的梯度保护策略。高校科研机构方面,强化市场化导向,要求在技术交底时同步开展产业化前景分析。同时,建立了 "评估结果分级制",将申请决策分为 "积极申请、建议申请、谨慎考虑" 三类,配套优先权申请、分案策略等 12 项具体建议。
针对以往专利申请 "重数量轻质量" 问题,《指引》设计了全流程管控机制。专业化团队组建方面,要求组建包含技术专家、专利代理师、市场分析师的 7 人以上评估小组,高校可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同步介入。风险防控方面,明确评估过程保密义务,要求高校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保密协议,科研项目涉密信息实行分级管理。
会议特别强调,要建立评估结果与转化应用的衔接机制,高校科研机构评估报告需包含 "技术转化路线图",明确产业化周期、目标市场、预期收益等关键指标。建立评估结果共享平台,对接我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优先推荐 "积极申请" 类专利进入质押融资、技术交易快速通道。试点 "评估—布局—转化" 联动机制,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现场分享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的专利培育案例。
安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安阳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源对接,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免费检索分析、转化对接服务。同时组织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制度落地见效,推动专利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取胜”转变。